棕头幽鹛

Pellorneum ruficeps   Swainson
   

  5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(据滇南亚种):雄性成鸟(春羽):额、头顶及枕红棕色;宽阔眉纹棕白;从眼先直伸至颈侧,在眼先及眼的上方羽尖点黑;眼先纯棕白;两颊和耳羽褐黄;上体自背至尾均橄榄褐;下背和腰较棕些;两翅覆羽与背同,飞羽内翈暗褐;外翈褐而向外转为棕白,最内侧。飞羽略带棕褐。喉纯棕白;下体余部相同,但棕色较深,胸及两胁均具褐色纵纹;尾下覆羽近白,而具褐斑;腋羽棕白。雌鸟相似,但稍小些。虹膜红色;上嘴淡褐,下嘴呈角色;脚、趾及爪均棕白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:额头顶及枕棕色,与背的淡棕褐色显著不同;胸具纵纹;下体白而带皮黄色。

生物学

生态:栖于海拔400—1,550米的林中下木密丛间,多在低枝处的竹林中;平时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山沟地面上或近地面的灌丛荫蔽处。性怯,善隐匿,难于察看。平时不常鸣叫。在春暖时,鸣声单调嘹亮而和谐,一连几个哨声,逐渐下降,一鸟接一鸟地叫。1954年4月在云南河口从滇东亚种的雄鸟胃中,检出昆虫碎片。

生境信息

生态:栖于海拔400—1,550米的林中下木密丛间,多在低枝处的竹林中;平时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山沟地面上或近地面的灌丛荫蔽处。性怯,善隐匿,难于察看。平时不常鸣叫。在春暖时,鸣声单调嘹亮而和谐,一连几个哨声,逐渐下降,一鸟接一鸟地叫。1954年4月在云南河口从滇东亚种的雄鸟胃中,检出昆虫碎片。

海拔范围

生态:栖于海拔400—1,550米的林中下木密丛间,多在低枝处的竹林中;平时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山沟地面上或近地面的灌丛荫蔽处。

国外分布

在国外,分布从中南半岛西至尼泊尔、锡金、不丹、孟加拉国及印度,南至马来半岛。

分类讨论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
额、头预及枕红棕色;背橄榄褐;胸部纵纹多而较狭细………………滇南亚种p. r. oreum
额、头顶及枕的棕色较暗;背为带棕的橄榄褐色;胸部纵纹与滇南亚种相似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西亚种P. r. shanense额、头顶及枕近栗棕色;背的褐色带棕较多;胸部纵纹,较少而宽阔………滇东亚种P. r.uividum